【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营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走进生活,让学生实践数学;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走进生活;动手操作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数学;人人都想学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块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明明和方方,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明明和方方,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求。
  二、营造氛围,诱发学生主动参与
  快乐的心情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学会俯下身来和孩子们说话。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然后根据学生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巧妙而快速地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我用幽默的语言来描述: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细腰妹妹叫秒针。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思考: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说?先请一、三、五、七组的小朋友观察时针是怎么转的,请二、四、六、八组的小朋友观察分针是怎么转的。学生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1圈,即:60分。再请他们交换观察。此时,有个学生忍不住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分针走1大格,秒针要走5圈。另一学生说道:“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给区分开来了。同时,这种民主的、轻松的、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诱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三、走进生活,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多少块:用房间面积除以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四、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方法,而是转变教学方式,改教师之“教”为“导”,变教师之“教具”为学生之“学具”,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别量出它们的直径,引导学生把圆形硬币放在刻度尺上各滚动一周,记录周长是多少,启发学生思考:这三种硬币的周长分别是它们的直径的多少倍?学生由于亲自操作,感受很深,形成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概括出圆周率约是“3.14”。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之为“教”,不是全盘授予,而是相机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经历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