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看待国企利润下降]平常心路人王

  财政部近日发布公告显示,今年1—5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301.3亿元,同比下降10.4%,5月比4月环比下降11.8%。  或许习惯于国企利润节节攀高,毕竟在此之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的三年间(2009—2011年),国企利润照旧逆市强劲增长,年增幅度分别达到9.8%、37.9%以及12.8%,因此,坊间不乏老调重弹,将现实情况归为国企种种弊病所致。
  我们不否认国企体制机制确实存在诸多弊病,但若就事论事来说,国企近来业绩下滑无非只是宏观经济疲弱的缩影,与其产权安排基本无甚相关性。截至6月15日,已发布今年中期业绩预告的855家上市公司中,仅有不到四成确认盈利增长,而这个样本群,不仅代表中国实力最强的企业群落,而且覆盖多种所有制企业类型,由此可见,除了少部分反周期行业,国企、民企几乎一律地普遍性受困于外围环境收缩。
  互为因果的宏、微观经济窄幅波动实属寻常。目前出现的国企利润暂时性回调,其实正是国有经济,乃至中国经济主动性、战略性调整可预见的情况之一。
  倘若排除外源性因素不利影响(如出口需求萎靡),国企利润下降的直接原因不难分解为收入增长较缓、成本上升较快。其中就收入来看,导致增长较缓的最大因素是,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20.1%,创2003年以来近十年新低,而这一点,也正好印证分行业数据显示的状况,即,国企利润同比降幅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有色、化工、建材、机械、石化等部门。
  再就成本来看,今年1—5月国企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1.3%,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12.7%、12.2%、9.8%、35.9%,两厢比较,明显高于营收增速的成本项目基本只有财务费用一项,究其原委,则很容易溯源到始自2009年极度宽松的信贷投放,以及意在对冲的连续5次上调利率。
  曾经行之有效的高积累—高投入增长模式终有尽时。近年来中央政府着力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其中最明显的政策信号,当属温家宝总理在年初“两会”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至7.5%,而这是该项主要指标8年来首次低于8%。
  身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利润下降,正是经济转型必须面对的现实。由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以往多次调控最后往往出现反弹、反复的教训所在,即“保持发展”时很容易忽略掉“进行调整”,而防止这种问题出现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所有市场主体须学会以平常心看待、应对略低速、但更稳健的发展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