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潜规则|中国小童星前100排名

  神马都可替,挫折不可以      挫折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教人如何受伤,而是教人受伤后如何站起来。我们可以想见,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经不起挫折的话,世界会成什么样?
  如果爱迪生脑海中的新奇想法每个只能试验一次,且没有一次撞大运成功,那么他永远不会成为发明家。
  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第一幅画作为水平标尺,这幅画得获得大家好评,之后才能继续作画,否则就得转行,那就没有达・芬奇、凡高、毕加索……的存在。因为他们第一幅画肯定是初学时画的,那时他们还什么都不懂。
  甚至,如果原始人类只钻一次火,就不再尝试,那么可以肯定,人类至今还无法摆脱吃生食的原始状态,因为就连钻木取火也是原始人类经过无数次尝试和失败才获得的技艺……
  天呐,我不敢再想下去,因为如果没有挫折后的坚持,我身边的一切甚至连我自己都不可能存在。
  可悲的是,这道理谁都懂,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最近,由于儿童影片《天涯赤子心》上映,“童替”话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童替演员要帮小童星完成诸如跳河、摔打、爆破的工作,而小童星们则在露脸时上场,原因是小童星的父母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毁了往后的星途。
  我只想说,这样的父母真傻!连成龙演戏时都亲自演出危险镜头,何况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孩。父母这样做,无异于让孩子成为只会上镜背台词的演出机器,而对电影艺术本身几乎一无所知。不知多年以后,是了解电影制作过程中酸甜苦辣的童替成名机会大,还是所谓的小童星成名机会大呢?
  用时髦的话说:“神马都可以替,拌折不能替。”童替替的不仅仅是危险,还替代小童星体验了生活的艰辛、电影艺术的热情以及特技镜头的原理,他们实则代替了小童星的成长。连成长都被代替了,小童星还有星途吗?
  
  留言
  作者先用假设推演法,反证挫折教育的不可或缺;再引入热点素材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童替“实则代替了小童星的成长”的结论。无论是文章结构还是分析问题的角度,都值得同学们作文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