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试题与研究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将书本看做“死”的东西,并不注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学生接受教师教条式的讲解,对中心思想做单一把握,对段落、层意的理解上众人一辞,缺乏新意,而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够让读者自己与作者本身建立起很好的交流渠道。
  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
  状态。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朗读中体会情感
  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涵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之中,而且将从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情感教育的基本目的。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忽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和审美教育,知识将是一片“散沙”,作为一个教育者,不掌握驾驭学生情感的技巧,不善于使用情感艺术,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没有水就不会有鱼,没有情就不会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们荡起情感教育的浆,带着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河南省清丰县城关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