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阅读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摘 要:用阅读的方法来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形式,用阅读的形式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强阅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拥有阅读的能力。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有效阅读;数学活动;深化理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36-01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具有快捷传播知识、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养认知能力等功效。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要么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么就是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或是讨论、汇报、交流。课堂上,学生没有机会阅读教材中例题的分析、公式推导、概念、结论等内容。
  实际上,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应该说,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把阅读,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离不开阅读。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呢?一般说来,在以下一些教学环节中进行阅读学习较为适宜。
  一、课前预习时阅读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
  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垂直与平行》时,学生会遇到一个比较熟悉但又陌生概念:垂直、相交、平行、距离等关键词。对于这些个名词,生活中常常能听到,所以学生感觉比较熟悉。但是,这里提到的“距离”,学生知道吗?理解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准确的掌握这个概念,在这个教学环节,我不惜时间,采用了“读——画——议——再读”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上课时,围绕课前预习的问题展开讨论,彼此交换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完全理解预习的内容,而且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二、引入新知时阅读
  小学生学习新知,不仅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且也需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课堂上导入新知识前,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常常能激发起学生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从而产生新知学习的“自我需要”。“读一读”、“你知道吗”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进行阅读,阅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范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电化设备在学校的普及,许多教师都喜欢在课堂教学时放录音磁带,这是有必要的。但是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决不可少,不能在需要教师范读的地方统统用放录音来替代。教师的示范朗读自有放录音磁带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范读能使学生充分获取信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阅读的习惯。
  第二:学生自主阅读。我会在教室的某面墙壁上开辟出一个数学风采宣传栏,定期收集一些数学读物,整理一些数学家故事、数学小报进行张贴,争取让墙面会“说话”,阅读时间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互看一份报纸或杂志。通过教师指导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培养了学生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当然,在这个专栏里我还会留出一个地盘,张贴我们自己的作品,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剪贴画彰显数学的魅力。
  三、学习新知时阅读
  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向的偏差产生思维阻滞,此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在认识了圆锥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教师提出求圆锥体积的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认识到应该设法把圆锥转化为熟悉的形体,从而得到求体积的方法,甚至也能意识到这个“熟悉的形体”应该是圆柱体。但怎样才能把圆锥体转化为圆柱体,学生一筹莫展。此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阅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读了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后,顿时恍然大悟。不待老师要求,纷纷拿起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后成功的愉悦溢于言表。
  四、课后温习时阅读
  课后温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的课后温习,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客观地自身归因,提高学习的质量。
  正确的课后温习方法,应该是回忆、解题与阅读思考的有机结合。那种只解题、不读书的课后温习对正确学习方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因此教师要明确提出课后温习的阅读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在温习阅读后有强烈的收获体验。如: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何联系?还有哪些疑问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适合阅读学习的内容和环节还有很多,上述几点只不过是基于实践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学习,构建一个既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又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教学模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通过阅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正确而迅速地解决问题。然而,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是在一天、在一节课上,通过讲授、强迫、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渗透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每节课上让学生有机会阅读教材,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学生如果拥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那他们将会终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