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误区及纠正策略] 对外汉语专业

  近年来对外汉语蓬勃发展,每年国家汉办和沿海省市向海外派出的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人数过万。一方面扩大了汉语的影响力,提高了海外华语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增进了海外华人对祖籍国的感情,提高了民族凝聚力。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中,发现不少教师本身素质过硬,但是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走进了一些误区,具体如下:
  一.把英语作为课堂教师用语
  不少志愿者在课余拼命学习英语,力求达到英语授课。原因是学生基础差,听不懂汉语。殊不知,在英语国家,即使刚小学毕业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非英语国家大学生。不少汉语教师用英语讲课不仅没有赢得学生的喝彩,反而惹得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不地道的发音、口语错误、朗读节奏错误等都让学生很好奇,以至于有些课堂出现全班学生异口同声教教师英文口语的现象。
  二.课堂授课沿用语文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
  不少教师仍把课堂重心倾向于“语文”而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是去教授“语言”,无法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重难点无法准确定位。导致教师精心上课、学生不知所云的情形。殊不知,对外汉语教学是多方面因素的组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仍占重要地位。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抽象思维,但具体形象思维仍然占有很大成分。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因为是后天学习,海外学生无法达到国内同龄人的水平,照搬国内的教法自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课堂管理没有尊重文化差异
  不少汉语教师反映海外学生不好管,课堂很乱。笔者曾见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把书本一摔,愤然离去,全然不顾学生还在教室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吵闹声太大,几次大声制止不见效果。殊不知,海外学生和中国教师之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循自己的文化背景来上课,各自都认为是对的,这就导致了冲突。
  以上误区为教学带来了诸多障碍,如何走出困境?具体措施如下:
  1、创设全汉语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汉语意识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教师尽量在课堂上保持全汉语教学,除个别汉字和词语需要英文翻译才能让学生听懂之外,其他情况下,教师要尽量利用一切可能为学生创设汉语情境,有意识地养成学生说汉语的习惯。比如在课间用汉语和学生聊天,借助华语周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中国人物,并用汉语进行讲解,在饮食节上让华人学生自制中国食品,要求用汉语吆喝义卖等。使得汉语融入学生生活,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并存。
  2、抓住语言教学特点,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效率
  一般而言,语文教育指的是一语双文的学习,即语言、文章、文学,也就是口语和书语、文章和文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对学生汉语基础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培养和熏陶。语言教育泛指任何语言的教导行为与学习行为。其内容涵盖文字形态、语音、语汇、语法、听解、会话、阅读与写作等。语言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所教的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
  比如菲律宾汉语课本第16册《可爱的大熊猫》有这样一段话,“大熊猫常常爬到高高的树上去睡觉,防止别的动物惊醒它的美梦。大熊猫一般不袭击其他的动物,而当它遇到其他野兽袭击时,总是坚决还击。”在进行这一段内容提问时,我们要避免出现这样的语文式教学的问句:“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如果这样提问,学生一般是茫然不知所措。应该这样:“大熊猫为什么常常爬到高高的树上去睡觉?”“大熊猫在遇到其他野兽袭击时会怎样?”既降低了难度,也符合语言教学的特点。
  3、正视双方文化差异,改变课堂管理观念
  教师到了所在国任教,一般要先了解当地国文化,同样是上厕所,在中国的课堂上除了幼儿园一般是不允许学生上课时去的,但是在国外课堂学生在获得教师同意后是可以自由出入的。同样是表达赞赏,国内教师也许是口头表扬和学生鼓掌,国外或许就是师生互相击掌或者拥抱表示心情。所以国外的课堂也许并不像国内的那样安静和严肃,教师要学会适应,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