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学新课程的内容、特征与启示】 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在英国教育专家发布《小学课程独立评估:总结报告》一年之后,2010年2月英国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小学新课程手册》,并计划于2011年实施。但是同年5月英国政府换届,新内阁出于政治原因依旧沿用了以前的国家课程。虽然新课程未能如期施行,但是它仍然对我国研制与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有积极的启发。
  一、 新课程出台的背景
  英国制定新课程主要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1. 克服旧课程的不足
  着眼于迎接新世纪挑战,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做准备,英国从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开始大力改进国家课程标准。经过不断的比对与借鉴他国的课程后发现:许多学校的课程脱离学生的现实世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知识的形式与类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课程衔接不紧密、不协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已多年停滞不前。此外,英国学者罗伯兹(Roberts)的调查反映:教师们强烈呼吁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出台具有较少规范性的文件,从而赋予对课程内容选择的更大自主权,让学校课程内容更好地适应儿童的需要,并通过学校和教师对地方课程的开发,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因此,旧课程的种种弊端促使新课程的研制成为必然。
  2.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
  自1997年英国工党领袖布莱尔(Tony Blair)当选首相后的12年间,英国的教育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进步仍很缓慢。英国近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15万中小学生在教学能力不足的学校就读。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在2008~2009年度中小学教育督导报告中指出:有31%的学校仅达到合格水平,有6%的学校未达到合格水平;20%曾被评为“良好或优异”的学校如今最多只达到中等水平;英语和数学的教学质量不理想,自然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仍然处于最差水平。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英国前教育标准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OFSTED)总督学吉姆·罗斯爵士(Jim Gose)受“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大臣艾德·鲍尔斯(Ed Balls)的委托,对英国小学课程进行评估,于2009年4月出台了《小学课程独立评估:总结报告》,经过不断的修改与完善,2010年《小学新课程手册》应运而生。
  二、 新课程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为了让所有的儿童成为:
  1.成功的学习者,即喜爱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进步且有成就感;
  2.自信的个体,即能过着安全、健康及完满的生活;
  3.负责任的公民,即能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它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六大要素,包括读写能力(literacy ability)、算术能力(numeracy ability)、信息交流能力(Information Conmunication Technology ability)和学习与思考(learning and thinking skill)、个人情感技能(personal emotional skill)以及社会技能(social skill)。
  该课程的最大特色在于把以往的11门学科修订为六大学习领域,促进学生运用学科知识,以深化理解、整合所学。这六大学习领域包括:
  艺术:发展创造力及想象力;
  英语、交流及语言:发展沟通与语言技巧;
  历史、地理及社会:理解过去如何形成、如何塑造现在及未来,以及人类、地方、环境如何相互影响;
  数学:理解数学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身体发展、健康及幸福:理解构成健康、积极完满生活的构成要素;
  科学与科技:理解自然界以及人造的世界,并且理解科学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具体到每一个学习领域而言,和以前的学科一样,都有一致的基本结构。但是学科的内容标准有所变化,其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新旧课程学科的内容标准
  从宏观上看,新课程用学习领域替代了原来的学科课程,增添了跨科学习和课程系统性的内容,体现了新课程更高的综合性。
  从微观上看,新课程调整了课程的目标,要培养的关键技能也随之改变。如旧的国家课程涉及到促进学生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推动学生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等四项目标,而新课程重新确立为培养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体、负责任的公民。为此,以培养读写、算术、信息交流能力和个人、社会、学习思考技能替代了以前的关键技能、基本技能、思维技能等。此外,新课程在成绩目标的描述中比旧课程更加详细,从而使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的维度更加细化且具有可操作性。
  三、 主要特征
  通过对比英国的新课程与以往的国家课程以及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可以发现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落实“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NCLB)”的理念
  “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简称NCLB)”是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在2002年1月签署的教育法案,旨在兼顾教育的效率和公平。英国为了确保这一理念的落实,明确规定了教学要求,即不考虑学生的社会背景、文化、种族、性别、能力等,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学。该要求包括如下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提供合适的学习挑战;第二,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第三,克服学生个体和群体在学习和评估过程中的潜在障碍。在第一条基本原则中,教师首先应该给每个学生达到成功和高标准的机会,对学优生和学困生分别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从而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这三条原则的每一方面不仅有具体的要求,而且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法。
  2. 提高了对读写、算术、尤其是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
  英国前教育标准局总督学吉姆·罗斯爵士(Jim Gose)曾说:“根据我在走访学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最好的学校的经验是,母语的听说读写、算术、信息交流技术和个人发展这四项对于确保儿童享有全面而平衡的教育至关重要。”[5]因此,新课程改变了以往以科学、数学、外语作为核心课程的局面,确立了以读写、算术、信息交流技术与个人发展为新的核心课程的体系。为把学生培养成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体、负责的公民,新课程确定了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要素,提高了对读写、算术、特别是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并在课程的每一领域里提供培养和锻炼这些能力的机会。[6]比如,要求在历史或科学报告中写作,在一年级时学会用google、11岁时学习发布网页和博客等。   3. 开发均衡、灵活的课程体系
  英国以前的国家课程科目很多,包括英语、数学、科学三门核心课程以及信息交流技术、历史、地理、艺术等非核心课程,主要以分科为主。而新课程通过整合传统学科,形成了六大学习领域,并纳入了更多关于信息技术、个人发展与健康幸福的内容,从而使课程更加均衡。同时,考虑到促进终身学习、减少指令性规定,为给学校和教师更大的灵活性,废止了原来的小学课程,新课程用一个经过精简的版本代替原来的小学课程。
  4.注重课程的系统性
  根据小学课程的介绍可以看出,新课程的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的小学课程加强了学前、小学和中学教育的衔接。其中,小学被分为了低、中、高三个阶段,明确显示了课程如何随着儿童的能力发展而不断拓宽的趋势。在小学低年级,为了便于儿童从学前到小学的过渡,新课程倡导活动教学、快乐地学习;在中高年级,为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过渡到中学,课程内容越来越多地按照学科内容来组织。另一方面,从小学阶段中每一学习领域的内容来看,每一阶段的内容标准都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内容的基础之上,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内容的基础。可见,该课程不仅在学段之间有较好的衔接,而且在内容之间做到了连贯一致。
  四、 几点启示
  研究英国新小学课程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特征,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修订有积极的启发。
  1.在课程目标的制定方面,继续强调培养读、写、算能力和信息素养
  英国在1999年9月实施了“国家读写战略”和“国家计算战略”。而在此次的新课程中进一步强调语言的听说读写。如,为7至11岁的儿童提供鲜活的学习语言的机会,让学生以合适的进度和深度学习多门外语,使教师认识到语言机会与语言氛围的重要性。而我国的大部分小学虽然重视外语教学,但是哑巴英语的现状一直存在;在母语教学中,存在大量的讨厌语文课、厌烦写字课的现象。针对外语的学习,可以从增强学生自信心入手,鼓励学生多听、多说;而对于写字的教学,可以从熏陶开始,如带学生参观书法展或者与书法家交流等。
  此外,英国在2000年的国家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改为“信息交流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旨在为学生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做准备,学会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创造性和独立性地学习,特意制定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提出了“人人上网,校校上网”的口号。[7]我国2001年的新课改也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都配备有电脑教室,但是存在一个弊端,即在不需要使用技术的时候滥用技术,需要使用技术时却没有与具体的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流于形式。因此,我国应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师资培训,或者在课本上作出“使用信息交流技术的提示”,提醒教师和学生利用技术,促进学习。
  2.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加强课程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连贯的课程不仅给教师以关于重要的思想或主题的指导,而且给学生发展特别的技能或概念的机会。[8]英国在课程标准中详细描述了知识之间的内部关联与外部关联。而我国某些学科的系统性有所欠缺,以社会系列科目为例,制定标准时采取“各自独立、分段包干”的设计方式,导致整个社会科目没有统整,出现了知识重复交叉、单元脉络不清等问题。所以,我国应从系统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各科的课程,加强并明确不同学科及同一学科的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将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看,综合课程按综合程度高低依次分为:学习领域——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关性将学生原有的过于分化的学习内容统整为几种学习领域;综合学科——将原有的分科课程统整为几种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学生在实践中综合掌握并运用分科知识与技能。[8]英国新的小学课程中以学习领域代替了传统的分科课程,这一案例为我们课程结构完善提供了从“分科”走向“领域综合”的思路。我国关于综合课程的探索还处于发展阶段,开发和设置综合性程度较高的学习领域不像英国那样具备充足的现实条件。就我国小学已经开设的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课程而言,它们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立足本土、借鉴英国,进一步丰富其内容,使其更多地融入社会、历史、地理的元素,从而使课程更具广阔性、均衡性。
  3.在课程标准的框架设计方面,形成一致的形式
  从规范的角度来说,同一《课程计划》内每一门课程标准的框架最理想的形式应该是一致的,英国的新课程中每一学习领域的结构正是如此。而我国的各门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上存在差异,一共有四种形式[10],即分别按“学习领域+学段”、 “学习领域+水平”、 “目标领域+等级”、“主题分级”陈述标准。以“学习领域+水平”陈述标准,如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五个领域: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同时每个学习领域都有六级水平,水平一相当于1~2年级,水平二相当于3~4年级,水平三相当于5~6年级,水平四相当于初中阶段,水平五相当于高中阶段,水平六相当于部分学生的提高阶段。因此,我国的课程还需进一步完善其结构,以达成框架的一致。
  4.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在我国的各科课程标准中都有教学建议。对比英国的课程发现,在落实“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上,他们规定教师“必须”(must)怎么做,而不是“应该”(should)怎么做,同时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性较强的方法。然而,在这一点上我国还停留在理念上,更多地强调所要达成的目标,并没有提出多少具体的实施建议。不妨规定给教师减负,如:不写无效的教案,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辅导学生身上,或者实施小班化教学,一个教室两个教师,边讲解边辅导,这样就能照顾到所有学生。
  课程评价指向学习的改善。英国国家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改善学习的评价、教师对课程学习的评价、国家对课程学习的评价。他们现在的评价标准在原来的八个水平上陈述详细、准确、易于操作。我国也提出了评价关注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理念,但是在操作层面上,提出的具体方法并不多。所以我国要制定指示简明、方法易行、第一线教师容易使用的评价方法。比如,在数学里,开放题的评价可以采用可观察的学习结构(SOLO)理论来设计测试题目,而几何题的评价则可以用范希尔思维层级来鉴定。
  参考文献
  [1] 严开胜,李松林.英国中学课程改革进新阶段:08年9月实施新课程[J].中国教育报,2007—4—30(8).
  [2] http://news.省略/world/gjsx/201001/t20100126 337826.html.
  [3] http://www.dcsf.gov.uk/newprimarycurriculum.
  [4] http://www.qcda gov.uk/curriculum.The National Curriculum Primary Handbook,2010(2).
  [5] 李茂.英国新一轮小学课程改革蓝图出炉[J].中国教师报,2009—5—7.
  [6] http://www.qcda gov.uk/curriculum.Introduction the new primary curriculum.2010(2) .
  [7] 白彦如.论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J]. 外国教育研究,2004(3).
  [8] 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9] 童莉,黄祥. 寻求一致性:对美国数学课程焦点的分析与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07,16(3).
  [10]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