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的利与弊_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以及Internet的迅速普及,信息技术也走进了我们的教室。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方向,也是信息化时代向教育界及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我们在欣喜地接受并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并非万能,因而不能滥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结合的利与弊。
  一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结合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信息技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中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就能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自身内部的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要想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就必须利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只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进行单调的知识灌输,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比较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变得疲劳和躁动,继而发展为对学习的厌倦,学习效率自然也会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
  信息技术“人机交互、反馈及时”的特点,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通过教学课件中的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让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快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取得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路,启发想象创造。
  信息技术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身,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互动。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使大脑皮层保持兴奋,“声、图、文”并举,多渠道、多方位地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路,启发学生的想象创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不可否认,这是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3.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与学习有关的信息资料。比如:在讲某一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搜集信息,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形成自我认知,最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同伴交流,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我们不得不承认是网络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生动、丰富、便捷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确实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下面谈两点体会。
  1.影响孩子的视力健康。
  当下,手机、学习机、电视、电脑等已经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了。许多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尽量缩短孩子观看电视和使用电脑的时间。可是在课堂上,经常是老师轮流上场,始终不停使用多媒体设备。有关实验研究表明,我们课堂上所使用的实物投影及多媒体所投射出的辐射远远超过了电视和电脑。因此,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潜在的威胁,信息技术手段当用则用,以免忽明忽暗的光线变化、各种机器的辐射成为孩子的健康杀手。
  2.无形之中给教师增加了压力。
  如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不论是学校内部听课评课,还是各种级别的公开课、优质课,都无一例外地要求老师们使用多媒体,甚至出现了“优质课评选不使用多媒体教学一票否决”、“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xx节信息技术课”等规定,并以之作为“晋级”“评优”等各项考核的必要条件。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就要求老师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电脑基本知识、操作能力和有基本的维修技能。尤其是制作课件的技能,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制作出来的课件既要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又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教师要经常参加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这给平时工作繁忙的教师增加了许多压力。
  不可否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当然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取代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不能取代教师对学生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千万不要让多媒体束缚了我们。只有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使它起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