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初中生不做作业的对策

  初中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亦如此。每遇作文课,很多学生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常常是绞尽脑汁也挤不出一个字来。  为什么写作那么难呢?因为不会。为什么不会?因为脑子里没东西,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样去写。下面我就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当前的初中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一)知识经验和生活储备不足。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写作的“源头”就是生活,没有生活,写作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较少,感悟较少,致使写作时无话可说,无字可写。总之,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积累少,这是学生感到无东西可写的主要原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只要有心、有意搜集材料,就会发现每天身边都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用心观察生活,如何用客观独到的眼光、从感性的或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周围的现象及事物,如何搜集和运用一些有用的材料和怎样用精练的语言来提炼观点。
  (二)受“形式主义”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充满“假、大、空”的材料,其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一些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的极好体现,代表了一个人的思想动向和行为方式。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尽力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不能说真话。其次,一些优秀“范文”误导了学生说假话。那些所谓的“范文”有些只是优美词句的堆砌,一些学生受其影响,为了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殊不知,写作要求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优美也才会更感人。
  (三)东拼西凑,主题思想不明确。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话题作文中。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不到位或者说压根就不理解;常由话题一步步联想、引申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枝叶,丢了主干。还有一些常见的问题:一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二是用词不当,病句多;三是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四是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
  (四)写后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学生在写完作文后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低级的原本不该犯的错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因此,语文老师对作文的修改环节应当相当重视。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根据我的观察,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出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修改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没必要再去修改也懒得再去修改,因为本身有可能这篇作文就不是自己写的;二是根本就不会修改。这要求教师平时加强对作文修改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作文修改可以获得三方面的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二是学生自我检查;三是学生互相批改。通过这种修改和检查,学生可以修正习作中的疏漏,还可以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写作的技巧。
  二、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文也是如此。怎样才能使学生不再把作文看成“包袱、累赘”,而是积极地、愉快地写作呢?我就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认识,谈谈体会。
  (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愿意写就鼓励,学生不愿意写则更要鼓励。要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非常简单,非常快乐,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从而彻底祛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二)千万不要刻意要求学生表达主题思想、高尚情操。所谓文以载道,那是以后的事情。部分语文老师过早着眼于主题思想、高尚情操等,但老师的评价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乐意写。写作重在叙述、重在词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把事物叙述清楚、没有错别字的基础上多用几个好词语,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词语搬家,就是活学活用,现学现卖。语文课文里学的词语干什么用?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了就是在作文中用的。家长要留意孩子语文教材里的词语,在孩子写作文时提醒他用上几个合适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让学生用当地方言和普通话交替讲述故事。学生用普通话讲述,往往流于背书,用方言讲述才能真正锻炼其思维和表达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相信,只要用心,一定可以共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