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技巧:桃炭疽病

  1.病原及症状。桃炭疽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炭疽病属的一种真菌。病菌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集生其内。分生孢子梗无色,丝状,很少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形。发病温度为12~32℃,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叶片和新梢。幼果指头大时即可染菌发病,初为淡褐色水渍状斑。后随果实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中心凹陷。气候潮湿时,在病部长出橘红色小粒点。幼果染病后即停止生长,形成早期落果。气候干燥时,形成僵果残留树上,经冬不落。成熟期果实染病后,初时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渐扩展,呈红褐色,凹陷,出现同心环状皱缩,并融合成不规则大斑。有的病斑干缩,出现裂果。布目早生和华光品种容易发病。病果多数脱落,少数残留树上。新梢上的病斑呈长椭圆形,绿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病梢上的叶片呈上卷状,严重时枝梢常枯死。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边缘清晰,后期病斑为灰褐色。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枝、病果中越冬。翌年,遇适宜的温湿条件,即当平均气温达10~12℃,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开始形成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形成第一次侵染。5月上旬,幼果开始发病。该病危害时间长,在桃的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高湿是本病发生与流行的主导诱因。花期低温多雨,利于发病。果实成熟期温暖、多雨,以及粗放管理、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施氮过多和树冠郁闭的桃园,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①科学建园。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的黏质土壤地段建园,尤其是江河湖海附近及南方多雨阴湿地区,要起垄栽植,并注意选择抗病品种。
  ②加强管护。桃园要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肥料要适时施用,防止徒长,要开沟深施,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肥搭配。适时夏剪,改善树体结构,使之通风透光。桃果收获后,及时摘除病果,减少传染源。冬剪时,彻底剪除病枝和僵果,予以集中烧毁或深埋。
  ③药剂防治。春季桃树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铲除病原。花前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连喷三次。药剂要交替喷施。
  277200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技推广站程祥
  含羞草为什么“害羞”
  含羞草长得很矮,模样一般,但神经可灵了。只要用手指轻轻地碰含羞草的叶子,它马上就会闭合起来,随后整个叶子就会垂了下来,宛如一个腼腆的小姑娘低头不语。过一会儿它又渐渐恢复原状,因此得名“含羞草”。
  含羞草是否真的知道“害羞”?其实不然。在它的叶柄茎部都有一个“胀鼓鼓”的东西,那就是它的薄壁细胞,里面充满了水分。当人们用手轻轻地碰叶子时,叶子受到刺激,薄壁细胞里的水分会立即向叶子上部和两侧流去,原来胀鼓鼓的地方一下瘪了下去,而叶的上部和两侧却鼓了起来,这样就使叶子合拢,含羞草就害羞的垂下头来。
  含羞草的祖籍是热带南美的巴西。那里常刮大风下大雨,每当雨点打到叶子上,小叶就会闭合,叶柄就下垂,从而避免了狂风暴雨的伤害,这是含羞草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这种有利于生存的适应性代代传下来,即使“子孙后代”远离了家乡,移居异地他乡,但依然保持了含羞的“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