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对话场景20篇 任务型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案

  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TBLT)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学法发展的新成果。任务教学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或文化背景下,在老师、同学、教材的帮助下,在一个较为自然的语境中,通过语义的建构来获得的。
  研究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教师以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形式为基础,设计各种各样的语言互动活动让学生进行语言任务的练习。当前,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在该领域进行研究,任务型教学被提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
  研究问题
  本实验研究方案旨在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下列三项:
  (1)TBLT外语教学模式是否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方面比传统的PPP外语教学模式效果更好?
  (2)如果TBLT外语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效果更好,其体现在口语的哪些方面?
  (3)TBLT外语教学模式是如何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
  研究设计与方法
  研究群体描述
  本实验设计中的拟采用的主体(subject)是所在高校2011级在校本科生。由于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的随机抽取,所以实验对象的专业是随机的。另外,研究群体的性别将不会进行刻意地区分。
  研究假设
  在研究假设中,我们主要讨论应变量(dependent variables)和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在外语教育科研方法中,应变量也称作是outcome,自变量称作是treatment。
  首先,我们讨论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采取的是Willis在任务型教学法中采取的框架:Pre-task→Task cycle→Language focus(Willis 1996:52)。同时,根据当地条件和学科需要,实验设计对Willis的框架作出了部分调整:
  整个任务型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在任务前阶段,学习者参与任务话题,接触主题相关的语言、词汇和词组,并且这些内容的难度是稍稍高于学习者当前的英语水平的。在任务中阶段,鼓励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将全部学生分成若干讨论组,使用其在任务前阶段学习的语言表达方式。任务后阶段由语言分析和语言练习构成。在该阶段,学生首先对其他人的任务完成报告进行评价。
  其次,我们讨论应变量(dependent variables/ outcome)。在结果测试设计中,主要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定量方面包括一个学期时间的任务型教学实验和两个测试(实验的前测和后测)。定性结果研究采取抽样20位学生(实验组和控制组各10名)进行面谈的形式。
  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中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抽样(sampling)、实验法(experiment)和个案研究(case study)。
  在研究准备阶段,抽取实验班级和确定实验组与控制组采用的都是抽样的研究方法。例如:对全部班级编号,再生成随机数,随机抽取编号,得到四个班。
  在定性测试阶段,对实验参与者进行面谈并对照其在定量测试中的前测和后测表现,此处采用的是个案研究的方法。
  研究步骤
  总体来说,本实验设计主要包括一下四个步骤:
  (1)实验准备期:抽取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分组;设计实验内容;前测;进行实验结果的假设。
  (2)实验进行期:对A组进行任务型教学,对B组进行传统的PPP教学。
  (3)实验结果测试:定量的口语测试;定性的面谈。
  (4)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准备期的假设。
  结果分析
  在前测结果中,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口语流利度、复杂性和准确性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下结论说,在实验进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能力方面没有差异。
  在后测结果中,实验班在口语的流利度和复杂性方面相对控制班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准确性方面,实验组和控制组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下结论:进行了任务型教学的实验组的英语口语能力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
  经分析,本实验发现以下结论:
  (1)合作学习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
  (2)注重形式的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在话语组织方面的连贯与衔接;
  (3)教师的鼓励行为或反馈可以增强学生讲英语的动力;
  (4)在口语的流利度和复杂性方面,任务型教学法比传统的PPP教学法占有绝对的优势。
  (江凯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卢茜单位: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